📖人生编年史

2024: 忙忙碌碌的一年,准备了很多材料,申请了很多项目。中国科大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成立。
2023: 新冠疫情后的第一年,生活渐渐恢复了正常,工作也慢慢进入状态。大语言模型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大爆发。
2022: 国内的新冠疫情迎来了新的转机,我也在年末放开后的第一波感染中不幸中招。
2021: 我遇见了愿意相伴一生的人,组建了自己的家庭。
2020: 我十分幸运地在双边新冠疫情相继爆发的间隙里回到中国,以博士后研究员的身份受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。
2019: 我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,并以博士后研究员的身份短暂逗留在实验室以便确定下一步去向。
2018: 毕业的事情开始提上日程,但毕业之后该何去何从却也让我十分纠结。
2017: 科研上的坚持开始获得一些回报,我的努力总算没有被辜负。
2016: 我有些焦虑,因为科研遇挫,进展缓慢,但生活却也简单安逸。
2015: 重新回到学校并且每天能够学到新鲜的东西,虽然异国他乡远离亲友,但我感觉到很充实。
2014: 我如愿拿到了全额奖学金,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开始硕博连读。
2013: 面对可以预见的低附加值重复劳动,我决定辞职返乡,准备申请出国继续深造。
2012: 我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开拓视野,成为了一名通用飞机动力系统方向的助理工程师。
2011: 我顺利本科毕业,但有点厌倦校园生活了,我开始初探社会,被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聘用。
2010: 我跟小伙伴们组队参加了一些数学建模比赛,小有收获。
2009: 经历了一整个夏天的暴晒,我拿到了机动车驾驶证,但也变成了史上最黑的自己。
2008: 我很享受大学自由学习的时光,在知识爆炸的这一年,经历了夏天的大地震,也体验了冬天的大雪灾。
2007: 虽然是高中三年考得最烂的一次,但我还是有幸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,进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。
2006: 开始针对学科竞赛进行强化训练,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在各科竞赛中颗粒无收。
2005: 由于特殊的培养计划,我们在一年之内完成了高中数学、物理、化学和生物课程的学习。
2004: 我第一次离开父母,在安庆市第一中学省理科实验班开始高中阶段的寄宿学习。
2003: 物理和化学的学习再次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我沉迷于数理化的题海中。
2002: 或是英语学习刺激了神经系统,或是家里订阅的《新安晚报》培养了阅读习惯,我开始大量阅读中外小说。
2001: 我在安徽省贵池中学开始初中阶段的学习。迷恋上了英语学习,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2000: 从课间踢空塑料瓶开始,我喜欢上了踢足球,加入了学校的足球队踢右侧中场,并在市足球联赛中获得亚军。
1999: 那时候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总能引领一波又一波“潮流”,我学会了拍画片、打弹子、玩四驱车等等等等。
1998: 我参加了学校的游泳兴趣小组,并在暑假学会了自由泳、蛙泳和仰泳,但是没能学会蝶泳。
1997: 我参加了一些周末兴趣小组,包括硬笔字、围棋等,母亲后悔因为工作忙而没有时间带领我学会一种乐器。
1996: 我会在多数晚上被母亲监督着完成作业,感谢她帮我形成了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。
1995: 我在贵池区实验小学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,拼音学得不好,导致现在普通话也说得不十分标准,遗憾。
1994: 我在幼儿园里参加了很多活动,结交了很多朋友,然而大多数现在已经失去了联系。
1993: 我在池州行署幼儿园开始接受学前教育,相比于同龄人,我在托儿所多待了一年,没有上幼儿园小班。
1992: 我在父亲工作单位的大院里愉快地度过了这一年。我尽情地摸、爬、滚、打,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大侠。
1991: 我被送到母亲所工作的医院的下属托儿所,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在正常上班时间里照顾我。
1990: 我没有关于这一年的任何记忆,当然因为年纪尚幼也不可能有。
1989: 我出生于中国安徽省池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。这座城市有一个别名,叫做石城。